"哎哟我去!短跑冠军改行扔铅球了?"6月23日浙江台州的田径赛场上,观众们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。陈妤颉,那个在亚锦赛上把200米跑得飞起的姑娘,这会儿正站在铅球场地抡胳膊呢!更绝的是她第一投就整出个4米80,然后拍拍屁股走人了,连第二投都懒得试。
这操作把现场解说员都给整不会了:"这位选手...呃...可能是战略性参赛?"场边教练憋着笑直摇头,懂行的老铁们倒是门儿清——人家这是来"打卡签到"的!上午跳远比赛她就玩似的跳出4米55,下场时还跟队友打哈哈:"下午扔铅球,看是扔得远还是跳得远,随便整个4米多得了!"
结果您猜怎么着?说4米多就4米多,一点儿不带多的!隔壁广西姑娘丁朱慧第三投直接干出16米31,稳坐头把交椅。有观众小声嘀咕:"这差距也忒大了点吧?"陈妤颉耳朵尖着呢,扭头就是一句:"俺的主业是跑道上撒欢儿,铅球这玩意儿纯属友情客串!"
要说这里头的门道,那可得掰扯掰扯。正规U20比赛用的铅球是4公斤重,可陈妤颉今年才16,按U18组别该用3公斤的球。这就好比让初中生扛着高中生的书包跑百米,能得劲吗?不过人家压根没往心里去,赛后乐呵呵地用河南话跟记者唠:"中!成绩到手,收工!"这心态,比铅球扔得还稳当。
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这姑娘心里跟明镜似的。国内青少年比赛有个规矩,选手得在不同项目上都有成绩才算数。她这波操作就跟学霸考体育课似的,及格线过了就成,犯不着跟专业选手死磕。有网友调侃:"这不就是田径版的'打卡下班'嘛!"
下半年的赛程表才叫一个精彩。8月初全国锦标赛在衢州开打,9月份又要飞东京参加世锦赛。记者问她有啥目标,这姑娘咧嘴一笑:"先定个小目标,进决赛玩玩!"听听,这口气,不知道的还以为在菜市场砍价呢。不过可别被这佛系态度骗了,去年亚锦赛夺冠前她也这么说的,结果呢?直接把对手甩出八丈远。
要说这跨界参赛的门道,老田径迷都懂。早年间刘翔也干过类似的事,只不过人家是跨栏选手去玩跳远。体育圈管这叫"项群训练",既能调节心态又能全面发展。陈妤颉的教练私下透露,这招还是跟老一辈运动员学的:"劳逸结合嘛,总绷着根弦儿容易断。"
赛场边的花絮更有意思。铅球比赛前有志愿者小姑娘找她签名,陈妤颉二话不说掏出笔,结果发现拿的是上午跳远用的号码笔,惹得周围人哄堂大笑。这姑娘倒好,顺手把笔往耳朵上一别:"得,这下成文具店老板娘了!"就这接地气的劲儿,难怪粉丝都爱叫她"颉哥"。
专业数据党们倒是看出些门道。虽然铅球成绩看着寒碜,但考虑到她主攻短跑,上肢力量本来就不是强项。有体育院校的教授算过账,按体重比例换算,她这成绩在短跑选手里还算中上等。再说了,谁规定亚洲飞人就得是全能王?博尔特当年玩足球不也被人吐槽"脚法像拄拐杖"吗?
这次比赛最逗的是颁奖环节。铅球前三名上台领奖时,镜头突然扫到观众席上的陈妤颉,这姑娘正捧着盒冰淇淋吃得欢实。解说员差点没绷住:"看来我们的短跑冠军今天真是来度假的..."社交媒体上立马炸锅,有粉丝P了张她扔冰淇淋的图,配文"4米8的新纪录",点赞瞬间破万。
要说这姑娘的路子有多野,看看她去年的赛程就知道。春季跑完百米,夏天去玩跳远,秋天又杀回短跑赛道。教练组透露,这种"打一枪换一个地方"的训练方式,反而让她始终保持新鲜感。体育科学专家分析说,这其实暗合了"交叉训练"的理论,不同项目交替进行反而能降低运动损伤风险。
东京世锦赛的备战已经提上日程,不过看陈妤颉这状态,估计又是"玩着玩着就拿牌"的节奏。上次采访被问到比赛策略,她的回答堪称经典:"前面跟着跑,最后五十米看心情。"听听,这哪像专业运动员,分明是胡同里约架的口气。不过话说回来,竞技体育嘛,有时候还真需要这种"爱谁谁"的劲头。
赛场外的陈妤颉更是个活宝。有次粉丝问她保持状态的秘诀,她一本正经地说:"早上豆腐脑,中午胡辣汤,晚上烩面管够!"后来被营养师教育了才改口。河南老乡们可乐坏了,直呼这闺女真实在。就连国家队食堂大妈都爆料,她每次训练完能吃三大碗米饭,难怪跑起来跟小钢炮似的。
这次铅球比赛虽然成绩单不咋好看,但体育局官网的报道角度很清奇,标题直接是《短跑名将跨项体验收获成长》。点开一看,通篇都在夸这种"以赛代练"的创新模式。要不说还是官方会说话,这要搁网友评论,估计满屏都是"划水大师""打卡狂魔"之类的调侃了。
眼下田径圈都在猜,下次比赛这姑娘还能整出什么新花样。跳高?标枪?总不能去扔链球吧?要真去了也不奇怪,毕竟人家自己说过:"体育不就是玩嘛,开心最重要!"这话听着像玩笑,细想还真在理。你看那些世界顶级运动员,哪个不是把训练当玩耍的?只不过人家玩着玩着,就把世界纪录给破了。
这篇文章只是用来传递积极的能量,没涉及到那种很低俗或者违反规定的东西。要是有侵权的情况,就跟我们联系,我们会马上把相关内容删掉。
冠达配资-配资门户公司官网-排名前十证券公司-我国合法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